广州阿里巴巴美工包月

美工招聘 光影承记忆|一家影院,拉住流年
广州阿里巴巴美工包月
美工招聘 光影承记忆|一家影院,拉住流年
发布日期:2024-09-13 07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美工招聘 光影承记忆|一家影院,拉住流年

中国电影史从北京开始:前门大栅栏的大观楼影院记录了中国电影的萌芽美工招聘,一部《定军山》让中国有了自己的电影。

接单美工

而新中国的第一家国营电影院也诞生在北京,长安街上肇始于民国的首都电影院,经历过更名、改制、拆除、重建等风风雨雨,见证了中国电影的沉浮发展,更承载了一代代观众的光影记忆。

涅槃重生

首都电影院的历史,从民国时期开始。

20世纪二三十年代,长安街东西两侧商业繁盛,游人增多,形成热闹街市,影剧院等娱乐场所纷纷在街头、市场里兴办起来,仅长安街东西两侧就有十余家。

1937年3月7日晚,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马连良与友人集资兴建的新新大戏院开幕首演,马连良、张君秋、叶盛兰、马富禄等名角献上各自绝活。新新大戏院就是首都电影院的前身。

  1937年,马连良投资的新新大戏院开张,这是首都电影院前身。马龙供图

新新大戏院坐落在西长安街西单与六部口之间的路南。整栋建筑设计仿照天津的中国大戏院,两层钟楼造型,楼下为池座,能容纳1000人,楼上有包厢和散座,能容纳400人。戏院设有暗灯光、隔音层。台前有黑绒大幕;台后为黄缎子大幕,上绣蓝色古代车、马、人,醒目美观。民国时期,京剧空前鼎盛,尚小云、程砚秋、言菊朋、孟小冬等梨园名家都曾在新新大戏院登台表演,大师风采,令人追忆。

1946年,新新大戏院先改名为北京大戏院,年底更名为国民大戏院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,政府有关部门对旧有的剧场、影院加以改建修缮。1950年,周恩来总理为国民大戏院定名“首都电影院”,自此,这家饱经战乱的影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国营电影院。郭沫若为影院亲笔题名,这块招牌,一直沿用至今。在周恩来总理的力邀下,电影家、导演史东山夫人华旦妮从香港北上,成为首都电影院首任总经理。

“首都电影院之所以地位重要,一是它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,另外它也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。”首都电影院第六任总经理官志斌说,“新中国刚刚成立那几年,毛主席、周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,都来首都电影院看过电影、戏剧。”

火爆清晨

改革开放前,观众在国内影院看到的影片并不多,除了八个样板戏,就是“三战”——《地道战》《地雷战》《南征北战》。有时也放点儿纪录片,其中最为广大观众熟悉的“明星”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,因为电影院里时常会放映毛主席接见他的纪录片。进口片则多是来自朝鲜、越南、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。

改革开放之初,新老影片齐出,电影院迎来了第一个爆点。首都电影院在长安街上,又是“老字号”美工招聘,自然成为不少北京人看电影的首选。

“多少年了,没见过那么多片子一起上的场面!旧片子一大堆,许多大家都没看过,再加上还有新片不断上映……以前电影院中午才开门,一天演五场,这一下不得不提前到早上八九点就开门。”首都电影院第五任总经理刘洪鹏至今清晰地记得,当时王晓棠主演的《海鹰》《英雄虎胆》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,票卖得很好。

1982年李连杰的《少林寺》风靡全国,为了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,首都电影院居然早上五点多就开始放映该片,依旧场场爆满。

  1993年12月4日,北京西城区力学小学学生在首都电影院观看《闪闪的红星》。

1994年,哈里森·福特主演的《亡命天涯》第一次让中国观众见识到好莱坞大片,4000多万元的总票房正式开启了进口大片在中国内地的“掘金之路”。同年上映《真实的谎言》时,首都电影院30元的票被炒到了100多元。

片方搞首映式、见面会活动,首都电影院是首选。官志斌回忆,当时首都电影院基本每星期都有活动,电影界的大导演、大明星几乎都曾光临“首都”,也让首都电影院人气爆棚。

1999年,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,首都电影院进行改造,关闭了原有的售票窗口,在前厅设置开放式售票台,让观众与售票员可以直接交流,服务质量也不断提高。

老馆搬迁

进入上世纪90年代,市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,电商美工外包网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兴起,电视、KTV、迪厅、台球、保龄球各领风骚,分流了大量观众。

从1993年开始,中国电影市场进入长达十多年的低迷期。电影产量萎缩,高质量商业片稀缺,观影人数持续低迷。来影院的观众锐减,首都电影院开始撤场,早场时间越来越晚,以至于又恢复到中午12点后才开业的状态,员工的心气儿也比较低落。即使这样,首都电影院在同行中仍然算日子好过的,尚能维持收支平衡,有的电影院扛不住,就关门了。

随着北京城市发展,2003年,经营了66年的首都电影院到了搬迁的时期。

当时,由于首都电影院等单位的存在,长安街六部口路段南侧有一条明显的道路曲线,这一路段一下由6车道变成了4车道,成为市中心的一个老“堵点”。为了给长安街“疏通血管”,首都电影院进行了搬迁。

老影院最后的日子里,不少观众带着相机到影院门前留影,纪念这座曾为无数人留下难忘时光的老建筑。影院在前厅拉开一张大大的白布让观众留言,不到两天,白布上写满了影迷们深情的祝福。许多老观众还寄来极为感人的信件。官志斌记得,一位名叫宋钧的影迷在信中说自己出生于1939年,从记事起就开始随父亲来“首都”看电影,首都电影院经历了历史沧桑,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影片。

2003年6月17日,首都电影院举行迁建告别仪式。在全体工作人员的注目下,被一块红布盖着的影院院徽从正门墙面上缓缓卸下。一位老影迷手持影院上世纪60年代的票根,深情回忆起年少时来这儿看电影的时光:“那时在首都电影院花几毛钱看场电影,就已经是特别好的享受了,它要搬走了,我真舍不得。”

  2003年6月,首都电影院举行拆迁告别仪式。摄/北京日报记者 孙戉

重新开业

2008年2月,阔别五年的首都电影院在西单大悦城10层与观众重逢。新首都电影院有14个厅,2008个座位,当时是北京厅数最多的影院,放映设备也都是最先进的。

新首都电影院选址考虑过阜成门、西直门,最后还是定在西单大悦城的10层。影院第七任总经理邓永红说,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,大家认为影院能与商场形成“喷洒效应”——“先把人都拔上来,然后再让他们一层一层往下走,给商场带来客流。”果不其然,凭电影票吃饭就能打八折的活动,让大悦城里的餐饮企业首先获利。影院和大悦城也助力了西单商圈的火爆。

新首都电影院的装修找了好几家设计公司,最后请来国家广电总局设计院的设计师操刀,清华美院的专家帮忙参谋。电影院的基本色调定为中国红搭配灰色,既高端大气,也有文化底蕴。大厅天花板营造出隐隐闪烁的满天星效果。

开业第二年,电影院年票房便突破6000万元,位列全国单体影院第一。这些年来,其排名一直没跌出过全国影院的前五名,是京城最火的影院之一。在线购票出现之前,只要碰上“五一”“十一”等节假日,都会出现人山人海排队的盛况。

  2018年夏天,首都电影院人头攒动,十分火爆。摄/北京日报记者 和冠欣

从新中国第一家宽银幕影院到北京第一家光学立体声影院,再到北京第一家票房超百万、千万元影院……87年来,首都电影院始终走在中国放映行业的前列。如今,连锁化道路将“首都电影院”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。

  2024年,首都电影院城市副中心店店内悬挂着郭沫若题字的招牌。首都电影院供图

继金融街店、昌平店、中华店等陆续开张营业后,2024年1月3日,位于通州北运河畔的首都电影院城市副中心店正式启动,成为北京率先进行复合型创新的影院。

这个7243平方米的空间集观影、艺术、手作、科技于一体,既是电影院,又是美术馆、绘本馆,还能看演出、体验手作工艺,首都电影院现任总经理石锐说,希望将其打造成文化娱乐消费综合空间的标杆,为国内影院行业的创新经营做出尝试。

从老馆到新址,从核心区到副中心,首都电影院一直是首都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已成为长安街上不可磨灭的记忆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